资环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者:yzzdjwc发布时间:2023-01-05浏览次数:240


目  录


扬州市职业大学关于2020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1

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7

国土测绘与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5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42


关于2020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教育教学过程中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总体要求,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的规范性文件,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和开展质量评价的基本依据。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管理,创新育人体制机制,推动产教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现结合我校教学改革和内涵建设的实际需求,就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全国教育大会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点,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快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二、制订主要依据

1.《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

2.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

3.关于组织做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961)

4.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2019版)

5.《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教职成〔20196号)

三、制订原则

1.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

 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授基础知识与培养专业能力并重,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养成和专业技术积累,将人文精神、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2.坚持标准引领,确保科学规范

 以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为基本遵循,主要包括专业目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公共基础必修课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仪器设备配备规范)等,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在有关课程设置、教育教学内容等方面的要求,对接有关职业标准,服务地方和行业发展需求,鼓励高于标准、体现特色。强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

3.坚持遵循规律,体现培养特色

 遵循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成长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处理好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历证书与各类职业培训证书之间的关系,整体设计教学活动。

 按照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鼓励各专业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

 按照教育部要求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即“1X”证书制度,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4.坚持完善机制,推动持续改进

 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人才需求,建立健全行业企业、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多方参与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动态调整机制,强化教师参与教学和课程改革的效果评价与激励,做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与反馈。  

5.坚持多方参与,促进产教融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的规划设计、方案研究起草、论证审定等各环节要注重充分发挥行业企业、教研机构、校内外一线教师和学生代表的作用,要充分考虑本专业师生(尤其是本专业毕业生且从事与本专业相关度较高的工作)意见,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避免闭门造车、照搬照用;方案整体设计应体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要求,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和实施的全过程,课程教学内容及时反映新要求、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  

6.坚持适应社会需求,促进服务产业发展

 以专业调研为基础,主动适应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需要,以优势和特色专业为核心,强化相关专业群建设,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及时跟踪产业最新技术发展,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努力实现专业群与产业链、专业与岗位、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有机对接,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加贴近社会经济发展和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不断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7.坚持强化实践、促进理实交融

 要充分考虑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优化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以实践教学为主线,做好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要加强实训、实习、毕业设计、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系统设计和合理安排,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有机结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有机结合,努力实现理实交融、课证融通。

四、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当体现专业教学标准规定的各要素和人才培养的主要环节要求,包括专业名称及代码、入学要求、修业年限、学历类型、职业面向、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及要求、教学进程总体安排、实施保障、毕业要求、继续专业学习和深造建议等内容,并附教学进程安排表等。学院可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实际、办学特色和专业实际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但须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一)明确培养目标

 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公共基础课程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结合专业办学层次和办学定位,科学合理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明确学生的素质、知识和能力要求,保证培养规格。要注重学用相长、知行合一,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不断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持续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技术技能培养、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穿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切实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

(二)规范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类。

1.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齐开足公共基础课程

 根据文件规定,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体育、军事课、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列为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并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课程、四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新创业教育、信息技术、语文、数学、外语、健康教育、美育课程、职业素养等列为必修课或限定选修课。公共基础课程要在专业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制订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专业的针对性和不同专业之间的差异性。

 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按规定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思政课、专业课教材。结合实习实训强化劳动教育,明确劳动教育时间,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加强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深化体育、美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根据有关文件规定开设关于国家安全教育、节能减排、绿色环保、金融知识、社会责任、人口资源、海洋科学、管理等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方面的选修课程、拓展课程或专题讲座(活动),并将有关知识融入到专业教学和社会实践中。 组织开展劳动实践、创新创业实践、志愿服务及其他社会公益活动。

2.科学设置专业(技能)课程

 专业(技能)课程设置要与培养目标相适应,课程内容要紧密联系生产劳动实际和社会实践,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一般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确定6-8门专业基础课程和6-8门专业核心课程。

3.公共选修课程

 公共选修课程由教务处根据每学期实际拥有的课程资源和相关情况进行统一安排,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不列出具体课程。依照我校公共选修课管理办法,鼓励教师开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课程和三全育人课程。

(三)合理安排学时

 每学年安排40周教学活动。总学时数不低于2500,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公共基础课程学时应当不少于总学时的1/4;选修课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不少于10%。以16—18学时计为1个学分。周学时不低于22学时。

 学分与学时的换算。课程按实践学时的占比分为三类,没有实践学时的课程为纯理论课程(A类),只有一部分学时为实践学时的课程为理论+实践课程(B类),全部学时均为实践学时的课程为纯实践课程(C类)。A类和B类课程一般以16学时计为1个学分,C类课程和军训、入学教育、社会实践、顶岗实习/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毕业考试)等,以1周记1学分,按20学时/周计算。学分的最小单位为0.5学分。总学分不少于150学分。

(四)强化实践环节

 加强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学时数原则上占总学时数的50%以上。要积极推行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习方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学生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为6个月,可根据专业实际自行决定,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各教学单位要建好用好各类实训基地,强化学生实习实训。统筹推进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活动育人,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为强化职业技能培养,各专业应在系统设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将各实践教学环节合理安排到每个学期。原则上每个学期都应安排职业技能训练课程,尤其是集中性(C类)实践课程应保持三年不断线。最后一学期统一安排毕业设计或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五)严格毕业要求

 严把毕业出口关,确保学生毕业时完成规定的学时学分和教学环节,结合专业实际组织毕业考试(考核),保证毕业要求的达成度。达不到毕业要求的学生按照学校的重修重考有关规定将延期毕业、结业或肄业。

 除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中“毕业要求”部分列出的学生毕业时应取得的英语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外,各专业至少规定一个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证书考核项目,并在“毕业标准”中列出具体的证书名称、级别和发证单位等要求。

(六)促进书证融通

 鼓励各学院积极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和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关内容及要求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扬州市职业大学个性化学分实施办法》,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试点,探索建立有关工作机制,对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进行登记和存储,计入个人学习账号,尝试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与转换。

(七)加强分类指导

 鼓励各教学单位结合实际,制订体现不同专业类别特点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单独编班,在标准不降的前提下,单独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弹性学习时间和多元教学模式。实行中高职贯通培养的专业、3+2分段培养专业、师范类专业,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制订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五、制订流程

1.规划与设计

 各学院应当根据本意见要求,统筹规划,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具体工作方案。成立由行业企业专家、教科研人员、一线教师和毕业生代表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共同做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工作。

2.调研与分析

 各专业建设委员会要做好行业企业调研、毕业生跟踪调研、在校生学情调研和兄弟学校调研,分析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明确本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素质、知识和能力,以及针对职业能力要求的相应支撑课程。形成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报告。(具体要求见附件3

3.起草与审定

 参照《扬州市职业大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参考格式》(详见附件1),结合调研和分析结果,结合实际起草落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合理构建课程体系、安排教学进程,明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条件保障等要求。学院组织由行业企业、教研机构、校内外一线教师和毕业生代表等参加的论证会,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通过后,按时报送教务处。经教务处审核,不合格的将返回学院修订,审核合格的提交校长办公会、校党委会审定。

4.发布与更新

 审定通过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校按程序发布执行,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学校通过学校网站等主动向社会公开,接受全社会监督。学院要建立健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情况的评价、反馈与改进机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技术发展趋势和教育教学改革实际,按照学院要求及时优化调整,不断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六、实施要求

1.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根本保证。校党委会和校长办公会将定期研究,书记、校长及分管负责人要经常性研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各学院党政负责人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的第一责任人,要把主要精力放到教育教学工作上来。

2.强化课程思政

 积极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大格局,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的有机统一。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特点,创新思政课程教学模式。强化专业课教师立德树人意识,结合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梳理每一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专业课程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推动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

3.组织开发专业课程标准和教案

 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体要求,制订专业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目标,优化课程内容,规范教学过程,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要指导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教学要求,规范编写、严格执行教案,做好课程总体设计,按程序选用教材,合理运用各类教学资源,做好教学组织实施。

4.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

 建设符合项目式、模块化教学需要的教学创新团队,不断优化教师能力结构。健全教材选用制度,选用体现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的高质量教材,引入典型生产案例。总结借鉴推广现代学徒制试点经验,普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推动课堂教学革命。加强课堂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打造优质课堂。

5.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融合

 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新要求,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积极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教育理念、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加快建设智能化教学支持环境,建设能够满足多样化需求的课程资源,创新服务供给模式,服务学生终身学习。

6.改进学习过程管理与评价

 严格落实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加大过程考核、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严格考试纪律,健全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学生学习过程监测、评价与反馈机制,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强化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全过程管理与考核评价。

七、监督与指导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的基本章程,必须认真地研究、制订和实施。各学院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按照教务处的具体要求,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修订和实施作为重要职责;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调研制订作为常规性重要工作,确保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各学院要把我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落地实施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在标准执行过程中不经学校同意,不得更改。学院定期检查评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公开和实施情况,并通报检查结果。


附件:1. 扬州市职业大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参考格式及说明

2. 学院专业基础课开设表

3. 校公共基础限选课开设表

4. 校公共任选课开设表

5.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制调研工作要求

 扬州市职业大学

2020426

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环境工程技术

专业代码:520804

二、入学要求

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3年,可以根据学生灵活学习需求合理、弹性安排学习时间。最长修业年限为6年。

四、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

大类(代码)

所属专业类

(代码)

对应行业

(代码)

主要职业类别

(代码)

主要岗位类别

(或技术领域)

职业资格证书或

技能等级证书

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

52

环境保护

5208

环境治理业

772

专业技术服务业

74

环境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人员

(2-02-27-02

环境治理服务人员(4-09-07

环境监测服务人员4-08-06

咨询服务人员、环境工程工艺设计员、环境工程施工管理员、环境工程监理员、环保设备安装调试员、环保业务市场营销员、环保监测服务人员。

工业废水处理工或水质检验工。

五、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环境治理业、专业技术服务业等行业的环境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人员、咨询服务人员、环境治理服务人员、环境监测服务人员等职业岗位群,能够从事工艺设计、施工安装和运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六、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一)素质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

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1-2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1-2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知识

1.公共基础知识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掌握体育与健康、英语、计算机等公共知识。

3)掌握国防安全教育常识、心理健康知识、创新创业知识。
4)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知识。

2.专业知识

1)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数学、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掌握工程制图、环境微生物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PLC 控制的基本知识;

4)掌握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噪声污染治理、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5)掌握环保设备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规范;

6)掌握环保工程施工、运营管理的方法和流程;

7)掌握污染物常规项目监测方法;

8)了解最新发布的环境保护相关国家标准规范。

()能力

1.通用能力

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具有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2.专业能力

1)能够识读各类环保工程工艺图和设备图;

2)能够熟练使用CAD 设计软件进行环保工程工艺设计;

3)能够依据操作规范,对环保设施(如:污水处理厂、大气污染治理设施)进行操作运营和系统维护;

4)能够对环保设备进行安装、调试和检修;

5)能够对常规污染物进行检测、数据处理和分析;

6)具有本专业需要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七、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程。

1.公共基础课程

本专业开设公共基础必修课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育、军事理论、英语、计算机信息技术、大学语文、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新创业、职业素养。

本专业开设公共基础限定选修课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四史类、美育类。

2.专业(技能)课程

1)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10门,包括高等数学、工程数学、VB程序设计、无机及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有机化学、工程制图、环境微生物、环境工程CAD、环境工程原理等。

2)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8门,包括环境监测、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技术、水处理技术、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噪声污染控制技术、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技术、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工程施工技术等。

3)专业拓展课程

专业拓展课程7包括土壤污染防治技术、清洁生产审核实务、电气控制及PLC、环境工程导论、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生态学、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等

(二)课程目标、主要教学内容

1.公共基础课程目标、主要教学内容

序号

公共基础课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看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树立稳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法律意识,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入学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系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激发学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系统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全面解读党在新时代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

3

形势与政策

通过本课程教学,让学生感知与理性思考世情国情党情,形成正确的“三观”;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增强实现“中国梦”的信念信心和历史责任感以及国家大局观念;全面拓展学生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每学期确定四个专题,着重介绍当前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国际关系以及国内外热点事件。

4

大学体育(ⅠⅡⅢ)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丰富体育文化素养;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运动能力;在学习和自主运动实践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建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自觉锻炼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与交往能力,提高自觉维护健康的意识;提升职业专门性身体能力、工作技能和职业素养,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体育锻炼的原则与方法、传统体育与保健、体质测量与评价、休闲娱乐体育与健身、体育鉴赏以及一项以上专项(足球、篮球、排球、气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武术、散打、健身、跆拳道、健美操、瑜伽、形体、体育舞蹈、排舞、游泳、定向运动)技能。

5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的知识、科学地认识自我、良好适应大学、健康地恋爱、正确对待挫折、体验生命价值,树立积极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更好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社会。

打开心灵之门、适应大学生活、认识内心自我、在恋爱中成长、在挫折中磨练、体验生命价值等。

6

军事理论

通过军事理论课教学,使大学生了解当前国际军事斗争形势,掌握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国防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传承红色基因,加强组织纪律,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建设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服务。

中国国防、国家安全、军事思想、现代战争、信息化装备等五部分

7

英语(ⅠⅡ)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量的英语词汇,具备一定的听说能力,能在日常活动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活动中进行一般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同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为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及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英语词汇及常见词组;基本的英语语法知识;日常话题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话题相关用语;一般题材及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一般性业务英文资料;一般性话题的命题作文和常见的简短英语应用文。

8

计算机信息技术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具备应用计算机办公的初步能力,取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合格证书,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应用计算机打下良好的基础。

信息技术概述、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Windows系统、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

9

大学语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文学欣赏水平及人文素养。提高学生对文字的阅读、理解、欣赏能力,利于他们更好地学好专业课程;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为学生将来就业以及适应社会实际工作需要奠定坚实的基础。


经典阅读、口才训练、应用写作、实用礼仪、扬州地域文化。


10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通过课程教学,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

建立生涯与职业意识;职业发展规划,包括认识自我,了解职业,了解环境,职业发展决策;提高就业能力。

11

创新创业基础

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创新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企业家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创新思维方式及培养;创业意识与创新能力;初识创业;创业准备;创业项目选择与商业模式的开发;创业机会与创业风险;制定创业计划;新企业的设立;企业的创新与成长。

12

职业素养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科学的认识职业,了解就业必须的基本素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构良好的职业人格素养观、专业的职业能力素养观和健康的职业心理素养观,为进入职场做好准备,成为符合社会和职场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职业人才。

职业、职业素养和职业心理素养;职业态度与职业人格;职业能力与职业核心能力;职业心理与职业心理健康。

2.专业基础课程目标、主要教学内容

序号

专业基础课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1

高等数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获得高等数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和常用的运算方法,并注意培养学生比较熟练的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打好必要的数学基础。

主要教学内容为函数、极限和连续,导数与微分,微分学的基本定理和导数的应用,不定积分,定积分,定积分的应用,微分方程。

2

工程数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工科专业的学生理解本专业必备的数学观点和方法,掌握工程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计算,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后续课程打好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线性代数部分包括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的相关知识点。概率统计包括概率论的相关计算和统计学的基本概念,运算和典型应用。

3

VB程序设计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VB语言、掌握VB常用控件的使用、VB的基础编程,并能够使用VB编写简单实际的应用程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面向对象程序的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VB概述;窗体和菜单设计;Visual Basic编程基础;常用控件;程序控制结构;数组;过程的使用。

4

无机及分析化学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无机化学原子结构相关基础理论;掌握四大平衡与四大滴定的基本知识;了解无机化学及分析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 ;掌握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溶液的配制方法、滴定操作方法等。

主要教学内容为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基本原理,滴定分析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技术;定量分析的计算方法;常用分析仪器的基本原理的应用,仪器分析发展的新方向及新动向;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5

有机化学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各类有机化合物的主要合成方法、主要结构、性质和用途;有机化学基本反应类型和对重要反应历程的初步知识等基础知识。

主要教学内容为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各类有机化合物的主要合成方法、主要结构、性质和用途;有机化学基本反应类型。

6

仪器分析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深刻理解常用仪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掌握各类分析仪器的结构、功能和操作方法,能够使用仪器对环境中常见的污染因子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主要教学内容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导论、气相色谱法等。

7

工程制图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制图与识图的基本原理和知识;掌握工程制图标准的基本规定和常用的图示方法,具有绘制和识读一般环境工程施工图的基本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为工程制图基本知识与原理,环境制图标准与图示表示方法,工程制图的绘制方法与步骤,环境工程施工图的识图步骤、方法与技巧。


8

环境微生物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工程领域中微生物的相关技术以及常规指标的监测,为污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生物处理以及环境生物监测提供必需的微生物基础知识。

主要教学内容为微生物学基础知识;微生物生理;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微生物的遗传变异;污染物的生物降解。

9

环境工程CAD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专业知识从事环境工程方向专业图纸识别与绘制工作,能读懂专业图纸的设计思路,指导现场进行安装、调试;能将环境工程方案通过专业图纸进行准确表达

主要包括制图标准、CAD软件管理及二维图形绘制、二维图形编制、三维实体创建、施工平面图绘制、高程布置图绘制、和主体设备图绘制等

10

环境工程原理

培养学生利用自然科学方法考察、解释和处理环境工程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及其计算(包括选型)方法,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有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为流体流动、流体输送机械、沉降与过滤、吸收、吸附、萃取等环境工程单元操作。

3.专业核心课程目标、主要教学内容

序号

专业核心课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1

环境监测

本课程是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会根据污染源的排放形式及类型,制定污染源调查方案。能依据方案进行污染源的调查,能测定污染源流量和排放浓度。培养学生具备从事环境法治工作的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为污染源调查及采样;地表水监测布点及采样;地下水监测布点及采样;物理性质测定;有机化合物测定;金属化合物测定;非金属化合物测定。

2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技术

主要培养学生进行给水管道和排水管道设计的能力,培养学生能综合运用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原理和方法,让学生掌握给水工程设计和排水工程设计的能力,会编制设计说明书。

给水排水管道系统概论、水力学基础知识、给水管道系统的设计计算、排水管道系统的设计计算、给水排水管道材料及给水排水管道系统的运行管理和维护等内容。

3

水处理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日益严重的水污染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从事给排水工程设计、施工及管理的能力;具有污水处理设备及相关设备的调试与运行管理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为水污染基础知识,废水的物理、化学、生物、深度处理方法及其常见设备结构特点和应用,污泥处理与处置,典型废水处理设备设计与运行,废水处理常用机械设备,水处理厂常用电气与仪表,污水处理厂的调试与运行管理基础知识。

4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选择大气污染净化方案并初步掌握大气污染净化系统设计的主要计算的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为大气污染与工业废气治理的基本知识,大气污染气象学基础理论,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主要设备和典型工艺,常见污染物的净化方,汽车尾气污染与控制方法。

5

噪声污染控制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备分析和把握噪声产生的机理和危害的能力;具备噪声的评价的基本方法并选择适当的噪声标准的能力;具备噪声测量仪器的基本原理和使用的能力; 具备为环境噪声控制问题提出可行性设计方案的能力;初步具有区域环境噪声规划设计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为噪声的分类、噪声的传播,噪声污染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隔声、消声、隔振、吸声技术的应用及相关设备结构特点。

6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技术

本课程是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必修的专业拓展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固体废物管理的能力;具有处理处置与利用工艺设备选择的能力; 具有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设备调试与运行管理能力。

主要教学内容为固体废物的预处理技术和方法,包括收集、压实、破碎、分选、增稠、固化;固体废物资源化技术和应用,包括焚烧、热解、高温堆肥、沼气发酵等;固体废物最终处置原则、工艺和技术,包括海洋处置和陆地处置。

7

环境工程施工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水工构筑物和管道工程的施工技术和质量标准及验收方法、所用材料及管材的性能、规格及检验,具有对施工方案及方法进行正确的选择和制定的能力,对施工中的重点、难点有初步了解,具有编制施工组织计划的基本技能和施工监理的一般常识,为毕业后从事专业设计、施工、管理与科研工作打下基础并具备解决一般施工技术问题的初步能力。

室内外管道工程施工及水处理构筑物施工过程中,与土建有关的施工程序、施工方法和施工组织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4.专业拓展课程目标、主要教学内容

序号

专业拓展课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1

土壤污染防治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土壤环境污染,土壤环境污染控制及土壤环境污染修复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土壤环境污染防治的动态;特别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土壤环境污染控制措施及土壤环境污染修复方法的相关知识,达到使学生在面对各种土壤环境污染时能够正确地选择适用的控制及修复方法的目的。

本课程主要介绍土壤环境污染的形成、污染现状、危害及治理的原理和防治手段。本课程讲授土壤环境污染防治的基础知识,土壤环境污染控制措施以及土壤环境污染的修复等相关内容。主要介绍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多环芳烃污染、多氯联苯污染、石油污染、农药污染,大气酸沉降污染、化肥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污水灌溉污染及其他污染的控制与修复技术。

2

清洁生产审核实务

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了解清洁生产的概念及评价方法,掌握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掌握清洁生产审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初步具备进行企业清洁生产实施的能力。

清洁生产及审核,清洁生产审核程序,清洁生产的法律法规及评价等。

3

电气控制及PLC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及基本构成,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的应用范围与应用环境等。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了解PLC的特点与应用领域、PLC的编程语言、PLC的性能指标与分类。掌握PLC的基本组成与各部分的作用、PLC的工作原理。

掌握S7200系列PLC的规格与系统构成;掌握S7200系列PLC的指令系统;掌握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主要教学内容为电气控制基础、可编程序概述

PLC的结构和工作原理、S7-200 PLC的硬件配置、S7-200 PLC的基本指令及应用、S7-200 PLC的功能指令。

4

环境工程导论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展开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学习以前,先行对“污染治理”知识体系有总体把握和感知,既有利于后续学习,又可培养专业兴趣,进而热爱专业,学好专业。

主要教学内容为环境污染与环境要素指标监测;水污染及其治理、大气污染及其治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土壤污染及其治理、物理性污染及防治。


5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

学生通过学习理解环境信息系统的概念、组成、基本功能和数据采集、输入、处理、分析、建模、输出的基本理论。能够根据GIS相关理论,进行相关数据的采集、输入、处理、分析、建模、输出。通过学习,学生能针对具体问题,运用GIS相关知识和理论来解决。

主要教学内容为导论、环境信息系统的数据结构 、空间数据的处理 、环境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库 、空间分析的原理与方法 、环境信息系统的应用模型、环境信息系统产品的输出设计。

6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文献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信息处理技能,较为熟练地利用图书馆馆藏传统文献检索工具和网络学术数据库来查检、获取学习与研究中所需的文献信息,并对我国有关的信息安全与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常识有一定的了解,初步形成负责任地使用文献资源的意识与观念。

主要教学内容为文献信息检索概述、普通文献检索工具、特种文献的检索、专利文献的检索、EI的检索、《科学文摘》与INSPEC数据库的检索、引文索引、计算机网络检索基础、国外全文数据库的检索、中文全文数据库的检索、文献利用与论文写作。

7

环境生态学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环境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环境生态学的形成过程及发展趋势,能够运用生态学理论,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治理被污染和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受损的生态系统,实现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协调,以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主要教学内容为绪论、生态系统生态学、生物与环境、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地球上的主要生态类型、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生物多样性与保育等。

(三)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与内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关乎子孙后代千万人的福祉,在环境工程专业课的学习中,加入爱国教育,培养同学们实事求是、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其作为环保工作者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在环保工作中,预防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比破坏环境后再进行治理的技术重要,因此,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使学生把爱护祖国的生态环境作为自己的使命,自觉去探索减小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技术手段。

(四)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设计、课程设计、社会实践等。在校内外组织实施金工实习、污染物治理综合实训、环境工程仿真实训、环境工程工艺设计实训等综合实训。在相关环保企业和排污企业开展社会实践、顶岗实习、跟岗实习。

(五)相关要求

应统筹安排各类课程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应结合实际,开设安全教育、社会责任、绿色环保、管理等方面的选修课程、拓展课程或专题讲座(活动),并将有关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和相关实践性教学;自主开设其他特色课程;组织开展社会活动、志愿活动和其他实践活动。





八、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1. 课程教学进程表

课程
类别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

课程
性质

学分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训学时

学期课时分配

考核
学期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考试

考查

20

20

20

20

20

20


公共基础课程

08001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必修

3

48

40

8

3






1


08001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必修

4

64

56

8


4





2


080001-

1\2\3\4

形势与政策

必修

1

32

32



2/8

2/8

2/8

2/8



2-5

150003-

1\2\3

大学体育(ⅠⅡⅢ)

必修

6

108

32

76

2/32

2/38

2/38





1-3

080008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必修

1

16

16



2






2

080802

军事理论

必修

1.5

24

24


2







1

110004-

1\2

大学英语(ⅠⅡ)

必修

6.5

104

104


4/48

4/56





12


0700013

计算机信息技术

必修

2

32

8

24

2






1


1300013

大学语文

必修

2

32

24

8

2







1

080012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必修

1

16

16




1





3

080009

创新创业

必修

0.5

8

8



2






2

130013

职业素养

必修

1

16

16





1




4

选修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

限选

3

48

48




2-5学期需从校公共基础任选课程中每类修满规定学分



2-5

四史”类

限选

2

32

32





2-5

美育类

限选

2

32

32





2-5

综合类

任选

2

32

32




3-5学期需从校任选课程中任选2



3-5

合计


38.5

644

520

124










专业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

140000

高等数学

必修

4

64

64


4






1


140004

工程数学

必修

2.5

40

40



3






2

070003

VB程序设计

必修

3

48

24

24



3





3

051202

无机及分析化学

必修

6.5

104

72

32

8






1


0512031

有机化学

必修

4

64

40

24


4





2


0510353

仪器分析

必修

4

64

40

24


4





2


0510292

环境微生物

必修

4

64

38

26


4





2


0510281

工程制图

必修

2

32

16

16



2





3

051033

环境工程CAD

必修

4

64


64




4




4

0510121

环境工程原理

必修

4

64

48

16


4





2


小计


38

608

382

226









专业核心课程

0510113

环境监测I

必修

3

48

16

32



3




3


0510114

环境监测II

必修

3

48

16

32




3



4


051003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技术

3

48

40

8



3




3


05100403

水处理技术I

必修

4

64

48

16



4




3


05100404

水处理技术II

必修

4.5

72

48

24




6



4


0510053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必修

4

64

54

10




4



4


0510223

噪声污染治理技术

必修

1.5

24

16

8



2





3

0510062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技术

必修

3

48

32

16





4



5

0510161

环境工程施工技术

必修

4

64

40

24





6


5


0500754

环境影响评价

必修

4

64

24

40





6


5


小计


34

544

334

210









专业拓展课程

0510211

土壤污染防治技术

限选

3

48

32

16





3



5

0506041

清洁生产审核实务

限选

3

48

32

16





4



2

0210191

电气控制及PLC

限选

4

64

32

32



4





3

0512011

环境工程导论

限选

1

16

16



2






2

0510291

环境地理信息系统

限选

3

48


48




3




4


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限选

2

32

16

16





3



5

0510242

环境生态学

限选

3

48

40

8



3





3

小计


19

304

168

136










集中

实践
教学

环节

Z00802

大学第一课

必修

1

20


20

1W








Z00803

入学教育及安全教育

必修

1

20


20

1W








Z00804

军事训练及国防教育

必修

2

40


40

2W








Z00801-

1\2\3\4\5

劳动

必修

2.5

50


50

0.5W

0.5W

0.5W

0.5W

0.5W




180804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实践

必修

1

20


20



1W






0598014

认识实习

必修

1

20


20


1W







0518021

环境监测综合实训I

必修

1

20


20



1w






0518022

环境监测综合实训II

必修

1

20


20




1w





0518031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技术应用设计

必修

1

20


20



1w






0518041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应用设计

必修

1

20


20




1W





0518191

水处理技术应用设计

必修

2

40


40




2W





0518061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技术应用设计

必修

1

20


20





1w



5

0518572

环保管家服务与环境工程专业案例分析

必修

1.5

30


30





1.5w




0518561

环境工程仿真实训

必修

0.5

10


10





0.5w




0108063

金工实习

必修

1

20


20





1w




0518081

环境工程专业创新创业训练

必修

1

20


20





1w




0568171

毕业实习(顶岗实习)

必修

16

320


320






16W



0598504

毕业设计(论文)

必修

6

120


120






6W




小计


41.5

830


830






20W



学分、学时、周学时总计


171

2930

1404

1526









备注


2.教学时间分配表

序号                 

学期内容

学期

合计

1

2

3

4

5

6


1

大学第一课(线上)

1







2

入学教育及安全教育

1






1

3

军事训练及国防教育

2






2

4

课程教学

14

16.5

15

14

11



5

集中实践


1.5

3

4

5



6

毕业实习(顶岗实习)






16

16

7

毕业设计(论文)





2

4

6

8

考试

1

1

1

1

1


5

9

劳动或机动

1

1

1

1

1


5


合计

20

20

20

20

20

20

120

注:课程教学最多16周;集中实践教学至少2周;劳动安排在第2-5学期,每学期2天,学分记3学分。

3.学时分配表

课程类别

学时分配

占总学时

比例(%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学时小计

公共基础课

公共必修课

376

274

650

22.2

公共限选课

112


112

3.8

公共任选课

32


32

1.1

专业(技能)课

专业基础课

382

226

608

20.7

专业核心课

334

210

544

18.6

专业拓展课

168

136

304

10.3

集中实践


680

680

23.2

总学时

学时数

1404

1526

2930

——

学时比例

47.9%

52.1%



4.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序号

集中实践课名称

学期

学分

周数

地点

备  注

1

大学第一课(线上)

1

1

1



2

军事训练及

入学教育

1

3

3

校内


3

劳动

1-5

2.5

2.5

校内


4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实践

3

1

1

校内外


5

认识实习

2

1

1

校内外


6

集中实训

5

0.5

0.5

校内


7

跟岗实习、生产性实训、课程设计等

3-5

10.5

10.5

校内外


8

毕业(顶岗)实习

4-6

16

6个月

校外


9

毕业设计(论文)

5-6

6

6

校内外


注:毕业(顶岗)实习包含第6学期寒假


九、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类别

数量

具体描述

队伍结构

21

教授1名,副教授4名,高工2名,讲师6名,工程师6,实验员1名;18名教师具有双师素质,比例达85.7%。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任教师数比例小于25:150岁以上3名,40505名, 304012名。

专任教师

13

全体专任教师具备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具有博士学位3名、硕士学位8名;副教授4名、高工2名,讲师6名,实验员1名,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到46%;,注册环评师1名,注册环保工程师2名。核心课程教师与本专业相关职业经历丰富、教育改革与质量意识强,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有较全面的把握能力,应用技术开发、推广能力强,教研、科研成果丰富。

专业带头人

2

刘学方:副教授、注册环评师;宋万召:副教授,注册环保工程师;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能够较好地把握国内外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行业的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和新发展,能广泛联系行业企业,了解行业企业对技术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教学设计、专业研究能力强,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和在本领域具有一定的专业影响力。

兼职教师

6

要求校外兼职教师具备工程师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工业废水处理工等专业工种高级工以上的资格证书(含高级工);具有 5 年以上本行业的一线工作经验, 能承担课程教学、实习实训等专业教学任务,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具有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技术专业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

()教学设施

1.校内实践教学条件配置

序号

实验实训室名称

实验实训项目名称

主要实验实训仪器设备

备注

1

现场/样品室

采样与样品处理

水质采样器、大气采样器与土壤采样设备等


2

分析测试室

环境要素监测与分析

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原子吸收等


3

微生物实训室

微生物培养与检测

显微镜、灭菌锅等


4

水处理实训室

水处理基础实验、水处理工艺实训

快滤池、氧化沟工艺、水环境技能大赛实训平台等


5

大气污染控制实训室

大气吸收、吸附、除尘实训

吸收塔、吸附塔、大气环境技能大赛实训平台等


6

工程设计实训室

课程设计、CAD绘图实训

电脑、投影仪等


2. 校外实践教学条件配置

序号

实习基地名称

实验实训项目名称

备注

1

扬州自来水总公司(第四水厂)

给水处理工艺与设施


2

扬州市洁源排水有限公司

城市污水、工业废水处理工艺与设施


3

扬州佳境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环境工程设计、安装、调试与运维


4

江苏方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环境工程设计、安装、调试与运维


5

扬州市环境监测站

环境要素监测


6

江苏原木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环境咨询服务


7

扬州泰达环保有限公司

垃圾焚烧、烟尘净化


8

扬州首创环保能源有限公司

餐厨垃圾处理


(三)教学资源

1.教材选用

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教材,选用近5年出版的国家规划教材和省重点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人课堂。建立由专业教师、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

课程名称

教材名称

出版社

作者

环境工程CAD

环境工程制图与CAD

化学工业

张晶

环境工程施工与核算

环境工程施工技术

中国环境

白建国

噪声控制技术

噪声控制技术(第二版)

化学工业

李耀中

水处理技术

水污染控制技术

化学工业

王金梅

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第四版)

高等教育

奚旦立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化学工业

李广超

2.图书文献配备

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有关劳动与社会保障技术、方法、思维以及实务操作类图书,经济、管理、法律和文化类文献等。

3.数字教学资源配置

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满足教学要求。

信息化教学条件:有信息化教学的理实一体化教室,有专业教学资源库,有9门在线开放课程,能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学习通、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等信息化条件,引导鼓励教师开发并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平台,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四)教学方法

 提出实施教学应该采取的方法指导建议,指导教师依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要求、学生能力与教学资源,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以达成预期教学目标。倡导因材施教、因需施教,鼓励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坚持学中做、做中学。

(五)学习评价

建立由学校、教师、学生(在校和毕业)及全体管理人员、社会参与企业、相关单位或专家参与,共同客观地评价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以此发现问题、反馈整改、促进教学改进、实现培养目标,促进教师发展,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六)质量管理

1.建立和完善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资源建设等方面标准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实现人才培养规格。

2.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建立健全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建立与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

3.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4.
院系将充分利用评价分析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学,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十、毕业要求

()成绩要求

在规定修业年限内修完本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的学习任务,课程考核合格,并取得学分不低于1701学分。允许学生通过参加技能竞赛、对外交流学习、职业资格及技能考证、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科技创新项目、社团活动或志愿者活动等,获得的成绩和学分按照《扬州市职业大学个性化学分管理规定》进行学分认定互换,但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集中实践学分不可替代。

()技能证书要求

序号

项目

证书名称

考核学期

最迟获证学期

备注

1

计算机证书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及以上证书

2-5

6


2

英语证书

全国英语等级考试

英语4/A/B级证书

2-5

6


3

技能证书

工业废水处理工或水质检验工

3-5

6


注:1.本专业学生必须至少取得一种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证书。

十一、继续专业学习和深造建议

  1. 专接本:特色自考,河海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大二下学期报名,文凭获得率100%

  2. 专转本:大三下学期参加全省统考,可以报考院校有南京工业大学、南京晓庄学院、金陵科技学院、盐城师范学院、南京大学金陵学院等。

十二、专业建设委员会

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方案制订人员)组成如下表。

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一览表

类别

序号

姓名

工作单位

职称、职务

行业企业

专家

1

纪荣平

扬州大学

教授

2

童桂凤

江苏省扬州环境监测中心

教授级高工、副站长

教科研

人员

3

钱琛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学院

教授、院长

4

马玉银

扬州市职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教授、院长

5

刘学方

扬州市职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副教授、注册环评师、副院长

一线

教师

6

宋万召

扬州市职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副教授、注册环保工程师

7

于卫东

扬州市职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高工、博士

学生

8

卞长江

江苏中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工程师、技术负责人

9

程战斗

江苏原木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工程师、总经理助理

十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变更审批表

(粘贴处)




国土测绘与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国土测绘与规划

 专业代码:520311

二、入学要求

 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3年,可以根据学生灵活学习需求合理、弹性安排学习时间。最长修业年限为6年。

四、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

所属专业类(代码)

对应行业(代码)

主要职业类别

(代码)

主要岗位类别

(或技术领域)

职业资格证书或

技能等级证书

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52

测绘地理信息类(5203

专业技术服务业(74

测绘地理信息服务

744

规划设计管理(7485

土地规划服务(7486

大地测量工程技术人员

工程测量工程技术人员

摄影测量与遥感工程技术人员

地图制图与印刷工程技术人员

海洋测绘工程技术人员

其他测绘工程技术人员

大地测量工

摄影测量工

地图制图工

工程测量工

地籍测绘工

其他测绘人员

工程测量员(中级)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创新理念和实践能力,面向国土测绘公司;国土空间规划设计公司;房地产开发咨询评估公司;地理信息技术服务企业;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等行业,从事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综合整治、自然资源调查与评价、不动产测绘与登记、空间数据处理、智慧城市建设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模式

 “二元四段三层”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学校、企业“二元”环境,发挥省级国土勘测规划实训基地、省国土资源勘测与环境保护产教深度融合实训等平台作用,通过四个阶段系统训练,实现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三个层次能力的递进培养。

 第Ⅰ阶段(第一、二学期):进行基本文化素质课程和专业基本技能的学习与实践,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社会责任、价值取向、职业道德、沟通交流能力,为形成学生的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奠定基础;

 第Ⅱ阶段(第三学期):企业项目感知、基本技能实训阶段。学生在具备基础理论和技能的基础上开展基本技能实践训练,系统了解国土测绘规划生产任务,参与项目实施。

 第Ⅲ阶段(第四、第五学期):岗位专业能力的培养阶段。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根据企业生产任务,设计不同的学习情境,进行“做中学”和“学中做”。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熟悉国土测绘规划项目生产过程,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获得职业技能,积累职业经验,习得职业发展策略。

 第Ⅳ阶段(第六学期):顶岗实习综合技能培养阶段。在校企合作企业进行6个月的顶岗实习,结合岗位工作开展综合性技能训练。校企共管,聘请企业兼职教师为指导老师,实行企业导师制。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在职业素质、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就业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六、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一)素质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

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1-2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1-2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二)知识

1.公共基础知识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掌握体育与健康、英语、计算机等公共知识。

 (3)掌握国防安全教育常识、心理健康知识、创新创业知识。

 (4)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知识。

2.专业知识

1)掌握自然地理科学、测绘科学、国土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自然资源调查、国土空间规划、不动产测绘的基本流程和操作技能,具有国土测绘、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的初步能力;

3)掌握地理信息制图、数据建库、空间分析的基本操作技能,具备开展自然资源分析评价的初步能力。

(三)能力

1.通用能力

 (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具有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2.专业能力

 (1)具备测绘技能;

 (2)具备自然资源调查技能;

 (3)具备不动产登记代理技能;

 (4)具备国土空间规划设计技能;

 (5)具备空间数据建库与分析技能。

七、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程。

1.公共基础课程

 本专业开设公共基础必修课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育、军事理论、英语、计算机信息技术、大学语文、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新创业、职业素养。

 本专业开设公共基础限定选修课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党史国史类、美育类。

2.专业(技能)课程

 (1)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包括:自然资源管理概论、地图绘制、测绘工程CAD、数字测图等。

 (2)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地理信息系统、不动产测量、自然资源调查、不动产登记实务、空间数据库技术等。

 (3)专业拓展课程

 专业拓展课程包括:自然资源法规、自然资源统计、土木工程概论、控制测量、农田水利、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工程测量、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国土信息系统等。

(二)课程目标、主要教学内容

1.公共基础课程目标、主要教学内容

序号

公共基础课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看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树立稳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法律意识,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入学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系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激发学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系统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全面解读党在新时代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

3

形势与政策

通过本课程教学,让学生感知与理性思考世情国情党情,形成正确的“三观”;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增强实现“中国梦”的信念信心和历史责任感以及国家大局观念;全面拓展学生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每学期确定四个专题,着重介绍当前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国际关系以及国内外热点事件。

4

大学体育(ⅠⅡⅢ)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丰富体育文化素养;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运动能力;在学习和自主运动实践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建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自觉锻炼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与交往能力,提高自觉维护健康的意识;提升职业专门性身体能力、工作技能和职业素养,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体育锻炼的原则与方法、传统体育与保健、体质测量与评价、休闲娱乐体育与健身、体育鉴赏以及一项以上专项(足球、篮球、排球、气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武术、散打、健身、跆拳道、健美操、瑜伽、形体、体育舞蹈、排舞、游泳、定向运动)技能。

5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的知识、科学地认识自我、良好适应大学、健康地恋爱、正确对待挫折、体验生命价值,树立积极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更好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社会。

打开心灵之门、适应大学生活、认识内心自我、在恋爱中成长、在挫折中磨练、体验生命价值等。

6

军事理论

通过军事理论课教学,使大学生了解当前国际军事斗争形势,掌握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国防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传承红色基因,加强组织纪律,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建设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服务。

中国国防、国家安全、军事思想、现代战争、信息化装备等五部分

7

英语(ⅠⅡ)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量的英语词汇,具备一定的听说能力,能在日常活动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活动中进行一般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同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为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及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英语词汇及常见词组;基本的英语语法知识;日常话题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话题相关用语;一般题材及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一般性业务英文资料;一般性话题的命题作文和常见的简短英语应用文。

8

计算机信息技术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具备应用计算机办公的初步能力,取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合格证书,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应用计算机打下良好的基础。

信息技术概述、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Windows系统、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

9

大学语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文学欣赏水平及人文素养。提高学生对文字的阅读、理解、欣赏能力,利于他们更好地学好专业课程;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为学生将来就业以及适应社会实际工作需要奠定坚实的基础。

经典阅读、口才训练、应用写作、实用礼仪、扬州地域文化。

10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通过课程教学,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

建立生涯与职业意识;职业发展规划,包括认识自我,了解职业,了解环境,职业发展决策;提高就业能力。

11

创新创业基础

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创新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企业家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创新思维方式及培养;创业意识与创新能力;初识创业;创业准备;创业项目选择与商业模式的开发;创业机会与创业风险;制定创业计划;新企业的设立;企业的创新与成长。

12

职业素养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科学的认识职业,了解就业必须的基本素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构良好的职业人格素养观、专业的职业能力素养观和健康的职业心理素养观,为进入职场做好准备,成为符合社会和职场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职业人才。

职业、职业素养和职业心理素养;职业态度与职业人格;职业能力与职业核心能力;职业心理与职业心理健康。

2.专业基础课程目标、主要教学内容

序号

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1

自然资源管理

概论

了解我国土地、矿产、森林、草原、湿地、水、海洋等自然资源的分布基本情况、特点;掌握自然资源管理体制、管理措施和主要工作内容。

通过学习了解掌握自然资源状况,掌握自然资源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能系统了解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自然资源调查、确权登记、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等工作的主要内容。

2

地图绘制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了解地图的主要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加强学生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训练,要求学生能利用常用地图制图软件进行地图制作。

通过学习掌握地图的基本特性、地图投影的原理、地图的数学基础、地图符号的表示、地物地貌的表示方法、地图评价与管理;

3

测绘工程CAD

通过介绍AutoCAD软件的使用,旨在使学生全面掌握使用AutoCAD绘制二维、三维绘图方法及使用CASS绘制地形图、地籍图、建筑、交通等工程图等。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AutoCAD绘图功能、基本编辑和高级编辑、图层的管理、图块、属性及外部参照的使用、图案填充与查询、创建与编辑文本、标注尺寸、创建线框等相关内容并运用所学知识绘制专业平面图形。

4

数字测图

本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掌握测量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方法、基本计算和基本技能,熟练使用经纬仪、测距仪、全站仪等仪器,掌握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熟练应用地形图图式完成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的绘制。

数字测图准备;数字测图图根控制测量;数据采集;数字地形图绘制;数字测图成果检查;数字地形图应用。

3.专业核心课程目标、主要教学内容

序号

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1

地理信息系统

本课程培养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具备地理信息的数据采集、处理、管理、分析和制图能力,以及初步的GIS空间分析与建模能力,面向自然资源、城市、环境、交通、人口、住房、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从事地理信息有关的数据处理、应用研究。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GIS基础知识、空间数据结构、空间数据参考、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组织与管理、查询与分析、制作与输出,以及配套单元实训和综合实训项目。

2

不动产测量

本课程培养学生掌握不动产权籍调查的方法,能开展农村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城市房地产等不动产产权调查测量工作,满足不动产登记管理需要的测量工作。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调查以宗地、宗海为单位,查清宗地、宗海及其房屋、林木等定着物组成的不动产单元状况,开展宗地、房屋等外业测量,内业成图,面积计算等测量工作,能绘制宗地图、房产分幅平面图、、房产分宗平面图、和房产分户平面图等。

3

自然资源调查

本课程培养学生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在区域范围内利用遥感、测绘、地理信息、互联网等技术,统筹利用现有资料,以正射影像图为基础,实地调查自然资源的地类、面积和权属,全面掌握区域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工矿仓储、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交通运输、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等地类分布及利用状况;细化耕地调查,全面掌握耕地数量、质量、分布和构成;开展低效闲置土地调查,全面摸清城镇及开发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状况。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等自然资源调查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外业调查、内业资料的数据整理、调查数据库建立、调查成果图绘制、资源调查成果质量检验及分析、自然资源调查报告编制等,以实现学生与就业单位自然资源调查岗位的“无缝对接”。

4

不动产登记实务

掌握不动产登记工作中常用的不动产法律法规和技术规程,具备不动产权籍登记的基本技能,能胜任不动产权籍调查、不动产权登记等岗位。

不动产登记制度特点及法律依据,不动产登记申请受理、审核、登簿、发证工作流程,掌握十种不动产权利类型登记工作内容;首次登记,变更登记,转移登记,注销登记,异议登记等不同登记类型的审核要求,不动产登记资料的查询和利用等。

5

自然资源评价

掌握当前自然资源评价项目,具备自然资源评价报告编制、数据库建立、自然资源评价图绘制的能力,以实现学生与就业单位土地评价岗位的“无缝对接”

城市地价动态监测与基准地价更新、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耕地质量分等评价、农用地定级与估价、农用地征地区片价、集体建设用地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

6

国土空间规划

掌握全国、省、市、县、乡镇五级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定位和内容;重点掌握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目标;国土空间开发强度、建设用地规模,生态保护红线控制面积、自然岸线保有率,耕地保有量及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等指标的分解下达;主体功能区划分,城镇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的协调落实情况;参与编制县、乡国土空间规划。

做好规划编制基础工作,形成现状底数和底图基础;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双评价工作;开展重大问题研究;科学评估既有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重要控制线划定情况,确定全域镇村体系、村庄类型和村庄布点;划分国土空间用途分区,确定开发边界内集中建设地区的功能布局,明确城市主要发展方向、空间形态和用地结构。县域镇村体系、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及综合防灾体系。安排国土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工程的规模、布局和时序。编制规划文本和规划“一张图”。

7

空间数据库技术

系统地讲授空间信息的内涵及特征,空间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通过该课程,学生将会对空间数据库的相关理论、方法及应用有个基础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数据素养

空间数据表达、空间数据模型、空间数据组织与管理、数据库索引。数据库基本操作、数据表操作、字段设置、表间关系建立、查询建立、SQL

8

GIS数据处理

与分析

本课程在学生已掌握GIS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培养理解空间分析的新理论、新方法与新技术,掌握应用GIS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思路、方法和途径。

ArcGIS基础操作,以空间分析前后数据采集与制图为重点, 重点讲解空间分析的基本概念,ArcGIS的应用基础、空间数据的采集与组织、空间数据的转换与处理;空间分析专题方法介绍,矢量栅格的空间分析、三维分析、地统计分析、空间分析建模等。

9

城镇规划

掌握城市和集镇详细规划、相关专项规划的内容、编制方法和工作程序,能编制规划文本和规划图。

城乡居民点体系、分类;城镇规划基础资料调查、城镇化水平、人口和用地规模预测、发展性质定位、功能分区、详细规划控制指标、居住、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交通用地等布局规划。

10

遥感图像处理

掌握日常遥感图像处理的方法和手段,夯实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基础知识,掌握遥感图像处理的一般流程,具有一定的遥感图像处理能力。

图层操作、选区操作、图像合成、遥感图像显示、图像拉伸、图像的均衡化、图像平滑、锐化

11

国土整治与

生态修复

掌握国土综合整治基本工作要求和项目运作程序,掌握土地整理与复垦、海洋生态、海域海岸线和海岛修复等生态修复、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等主要技术,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土地整理、复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项目规划、工程设计方案编制。

土地整治、土地开发、土地整理与复垦的工作内容,编制国土资源开发、土地复垦、耕地占补平衡、生态修复等所需的基础资料调查收集、项目区规划布局、相关工程量和费用测算、效益评价等工作中, 熟悉土地整理等项目成果要求。

4.专业拓展课程目标、主要教学内容

序号

专业拓展课程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1

自然资源法规

掌握自然资源中土地管理法、森林法、草原法、海洋法、矿产、森林、草原、湿地、水、海洋等自然资源资产土地与房地产法规的理论知识,并要求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运用相关法律知识解决专业中所涉及的法律问题。

自然资源法规概述、物权法、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森林法、草原法等自然资源法规。

2

自然资源统计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自然资源统计各个方面统计指标计算及其分析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统计指标及方法分析和研究现实中的土地管理工作,如土地调查、土地利用评价、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市场以及土地财政税费等领域;同时具备规范的职业道德素质,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和科学的工作方法,为今后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绪论、土地统计学基础(一)、土地统计学基础(二)、土地详查统计、土地利用统计、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统计、土地与房地产市场统计、土地财政和税费统计

3

土木工程概论

通过学习,学生了解土木工程的组成、对象及任务和土木工程的成就,土木工程的发展趋势,重点了解房屋结构和构造组成。

介绍土木工程的发展历史、房屋的结构和构造、房屋建筑设计、建筑材料与工程技术、建筑设备和施工技术等。

4

控制测量

通过学习,教会学生使用全站仪、精密水准仪、GPS等测量仪器,完成工程建设在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三阶段各种控制网的布设、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的工作任务。

学习使用全站仪、经纬仪、精密水准仪等仪器,进行精密角度测量、精密距离测量、精密高程测量;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外业观测和内业数据处理;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技术总结书的编制。

5

农田水利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掌握灌水系统设计,同时与《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等课程结合,开展土地整治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为今后进入土地规划设计企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1)计算作物需水量、灌溉用水量及灌水率等基本参数;

2)选择适宜的灌水方法和取水方式;

3)推算渠道流量并在此技术上设计灌溉渠道纵横断面。

6

房地产开发与经营

使学生掌握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结合具体地块进行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实践。在知识与技能目标上,使学生系统掌握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的基本理论、原则与方法,学会开发方案策划;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上,突出学生主体,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养成及时完成阶段性工作任务的习惯;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上,激发学生地块开发热情和投资风险有回报的价值观。

在真实房地产地块项目背景下实施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的全过程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基于地块项目开发过程构建的教学内容体系由基础理论知识、房地产开发前期、及房地产开发中期和房地产开发后期四个模块组成。

7

工程测量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工程建设在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三阶段各种测量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的工作。

施工测设、河道测量、渠道测量、水库测量、电力线测量、桥梁测量、地下管线测量、建筑测量、隧道测量、道路测量

8

无人机摄影

测量技术

力求使学生在取得AOPA驾驶资格,掌握测绘行业所需技能,能够使用无人机进行地理信息测绘作业,为就业提供更为广泛的选择。

无人机摄影技术基础,数据处理软件基础,无人机航线规划,自动航线飞行注意事项,倾斜摄影技术基础,倾斜摄影数据获取,像控点的基础,像控点布设与刺点。

9

国土信息系统

1、掌握国土信息系统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2、掌握国土信息系统的构成、功能及基本特征;3、掌握国土信息系统的操作及应用,通过实践掌握国土信息系统的数据获取及处理。

1、国土信息系统概念;2、国土信息的空间数学基础;3、国土信息的数据源及采集处理;4、国土信息的数据模型及数据库;5、国土信息处理与分析技术;6、国土信息的表示与可视化。

10

不动产估价

1、会调查和分析房地产市场,根据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因素判断房地产市场的走势。

2、具备各类土地价格评估的能力(路线价法、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假设开发法和市场比较法)。

3、具备组织或操作房地产拆迁项目评估的能力(市场比较法和成本法)。

4、具备期房评估的能力(市场比较法和收益法)。

5、具备在建工程评估的能力(假设开发法和成本法)。

6、具备现房评估的能力(市场比较法、收益法和成本法)。

7、会对二手旧房屋进行等级评定。

8、会撰写房地产估价报告。

房地产估价基础知识;住宅土地出让及拆迁、抵押价格评估;商业土地出让及拆迁、抵押价格评估;工业土地使用权出让价格评估、特殊用地价格评估;在建工程评估;城市地价动态监测;土地(房地产)估价报告

11

土地科学研究综合

熟练掌握并使用土地基本术语;形成较为完整的土地科学知识体系;能够撰写土地科学领域论文。

1)熟练掌握土地项目工作流程,独立完成土地项目;(2)在实训技术上,撰写土地科学领域论文

12

测绘工程管理

1、有一定的测绘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工程项目组织管理的初步能力;2、对测绘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和合同管理的基本程序、基本内容和基本原理有较全面的了解,具有从事工程招投标和合同管理的初步能力;3、熟悉测绘工程项目目标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具有从事测绘工程项目进度、质量、费用管理的初步能力。

1、工程项目合同管理;2、测绘工程组织与施工设计;3、测绘工程项目的控制;4、测绘行业管理;5、测绘企业管理。

13

摄影测量与遥感

1、掌握摄影测量与遥感的基本概念;2、熟悉摄影测量系统及遥感系统平台的构成;3、掌握单张像片解析、立体像对基本知识;4、掌握像片判读与调绘基本知识。

1、单张像片的基本知识;2、立体像对的基本知识;3、像片判读与调绘;4、数字摄影测量;5、遥感技术;6、摄影测量与遥感应用。

(三)课程思政目标与内容

 在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四)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实习实训主要包括校内外实训、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实验实训在省级国土资源勘测与环境保护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地理信息采集加工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开展完成:社会实践、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可由学校组织统一安排。

(五)相关要求

 鼓励学生参加北斗测绘科技社团,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暑期社会实践”、政府和协会组织的“技能大赛”,参加上述比赛并获得一定奖励的,可按照学校规定,免修一定学分。







八、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1.课程教学进程表

课程

类别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

课程
性质

学分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训学时

学期课时分配

考核

学期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考试

考查

20

20

20

20

20

20

公共基础课程

08001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必修

3

48

40

8

3






1


08001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必修

4

64

56

8


4





2


080001-

1\2\3\4

形势与政策

必修

1

32

32



2/8

2/8

2/8


2/8


2-5

150001-

1\2\3

大学体育(ⅠⅡⅢ)

必修

6

108

32

76

2/32

2/38

2/38





1-3

080008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必修

1

16

16



1






2

080802

军事理论

必修

1.5

24

24


1.5







1

110004-

1\2

大学英语(ⅠⅡ)

必修

6.5

104

104


4/48

4/56





1-2


0700013

计算机信息技术

必修

2

32

8

24


2





2


1300013

大学语文

必修

2

32

24

8

2







1

080012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必修

1

16

16




1





3

080009

创新创业

必修

0.5

8

8



0.5






2

130013

职业素养

必修

1

16

16





1




4

选修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

限选

3

48

48



2-5学期需从校公共基础任选课程中每类修满规定学分



2-5

四史”类

限选

2

32

32





2-5

美育类

限选

2

32

32





2-5

综合类

任选

2

32

32




3-5学期需从校任选课程中任选2



3-5

合计


38.5

644

520

124









专业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

0560033

自然资源管理概论

必修

2

32

24

8

2







1

0560012

地图绘制

必修

2.5

40

20

20

2.5






1


070003

VB程序设计

必修

3

48

24

24


3






2

140004

工程数学

必修

2.5

40

40



2.5






2

0560051

测绘工程CAD

必修

3

48

24

24


3





2


0560022

数字测图

必修

5

80

24

56


5





2


小    计


18

288

156

132









专业核心课程

0560093

地理信息系统

必修

4

64

28

36



4




3


056061

不动产测量

必修

4

64

24

40



4




3


0560083

自然资源调查

必修

3

48

16

32



3





3

056062

不动产登记实务

必修

4

64

32

32



4




3


0560331

空间数据库技术

必修

3

48

16

32




3



4


0560122

自然资源评价

必修

3

48

24

24




3




4

0560551

GIS数据处理与分析

必修

2.5

40

20

20




2.5




4

0560133

国土空间规划

必修

4

64

32

32




4



4


0507991

城镇规划

必修

3.5

56

28

28




3.5




4

0560241

遥感图像处理

必修

3

48

20

28






3


6

0560155

国土整治与

生态修复

必修

3

48

30

18






3

6


小    计


37

592

270

322









专业拓展课程

0560042

自然资源法规

限选

3

48

32

16


3






2

0560382

自然资源统计

限选

2

32

20

12


2






2

0560461

土木工程概论

限选

2

32

16

16


2






2

0560421

控制测量

限选

2.5

40

12

28



2.5





3

0560221

农田水利

限选

2.5

40

24

16



2.5





3

095021

房地产开发与经营

限选

2

32

24

8



2





3

0560453

工程测量

限选

4

64

24

40




3




4

056069

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

限选

2

32

4

28




2




4

0560213

不动产估价

限选

2.5

40

28

12




2.5




4

0560651

土地科学研究综合

限选

1

16


16




1




4

0560254

卫星定位技术与应用

限选

2

32

12

20




2




6

0560162

国土信息系统

限选

3

48

22

26






3


6

0560501

测绘工程管理

限选

2

32

24

8






2


6

0560641

摄影测量与遥感

限选

2

32

20

12






2


6

0560262

资源科学前沿

限选

2

32

12

20






2


6

056068

倾斜三维测图技术

限选

3

48

12

36






3


6

小    计


37.5

600

286

314









集中

实践

教学

环节

Z00802

大学第一课

必修

1

20


20

1W








Z00803

入学教育及安全教育

限选

1

20


20

1W








Z00804

军事训练及国防教育

限选

2

40


40

2W








Z00801-

1\2\3\4\5

劳动

限选

2.5

50


50

0.5W

0.5W

0.5W

0.5W


0.5W



180804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实践

限选

1

20


20



1W






0568271

工程测量员职业技能训练

限选

1

20


20


1W







0568031

数字测图

限选

1

20


20


1W







056801

地理信息系统

限选

1

20


20



1W






0568201

不动产测量

限选

0.5

10


10



0.5W






056821

不动产登记实务

限选

0.5

10


10



0.5W






0568221

空间数据库

限选

1

20


20




1W





0568231

空间分析

限选

1

20


20




1W





0568061

国土空间

规划

限选

1

20


20




1W





0568241

国土整治和生态修复

限选

1

20


20






1W



0568251

国土信息

系统

限选

1

20


20






1W



0568171

毕业实习(顶岗实习)

限选

16

320


320





16W




0598504

毕业设计(论文)

限选

6

120


120





4W

2W



小    计


38.5

850


850









学分、学时、周学时总计


170.5

2994

1232

1652









2.教学时间分配表

序号

学期内容

学期

合计

1

2

3

4

5

6

1

大学第一课(线上)

1







2

入学教育及安全教育

1

0

0

0

0

0

1

3

军事训练及国防教育

2

0

0

0

0

0

2

4

课程教学

14

16

16

15

0

15

76

5

集中实践

0

2

2

3

0

2

10

6

毕业实习(顶岗实习)

0

0

0

0

16

0

16

7

毕业设计(论文)

0

0

0

0

4

2

6

8

考试

1

1

1

1

0

1

5

9

劳动或机动

1

1

1

1

0

0

4

10

合计

20

20

20

20

20

20

120

注:课程教学最多16周;集中实践教学至少2周;劳动安排在第1-5学期,每学期2天,学分记2.5学分。

  1. 学时学分分配表

课程类别

学时分配

占总学时

比例(%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学时小计

公共基础课

公共必修课

376

274

650

22

公共限选课

112


112

4

公共任选课

32


32

1

专业(技能)课

专业基础课

156

132

288

10

专业核心课

270

322

592

21

专业拓展课

286

314

600

21

集中实践

0

620

620

21

总学时

学时数

1226

1620

2846

——

学时比例

42%

58%

100%

4.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序号

集中实践课名称

学期

学分

周数

地点

备  注

1

军事训练及

入学教育

1

3

3

校内


2

劳动

1-5

2.5

2.5

校内


3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实践

3

1

1

校内外


4

工程测量员职业技能训练

2

1

1

校内

专业技能训练,结合考核项目开展

5

数字测图训练

2

1

1

校内

专业技能训练

6

地理信息系统

3

1

1

校内

专业技能训练

7

不动产测量

3

0.5

0.5

校内

专业技能训练

8

不动产登记实务

3

0.5

0.5

校内

专业技能训练

9

空间数据库

4

1

1

校内

专业技能训练

10

空间分析

4

1

1

校内

专业技能训练

11

国土空间规划

4

1

1

校内

专业技能训练

12

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

6

1

1

校内

专业技能训练

13

国土信息系统

6

1

1

校内

专业技能训练

14

毕业(顶岗)实习

5

16

16

校外

各专业根据专业设置需要安排

15

毕业设计(论文)

56

6

6

校内外

第五学期4周,第六学期2

注:毕业(顶岗)实习包含第6学期寒假

九、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类别

数量

具体描述

队伍结构

22

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任教师数比例不高于25:1。双师素质教师占比一般不低于60%,专任教师队伍要考虑职称、年龄,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

专业带头人

2

王海玫、王丹。

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能够较好地把握国内外国土、测绘地理信息专业发展,能广泛联系国土、测绘地理信息企业,了解行业企业对国土、测绘地理信息人才的需求实际、教学设计、专业研究能力强,组织开展教科研工作能力强,在国土、测绘地理信息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

专任教师

14

潘其泉、王年红、王玉龙、李正华、朱勇、崔马军、王成余、黄兴国、徐艳、杜晓艳、李安芹、雷晓霞、顾晓莉、王圆圆。

专任教师应具有高校教师资格;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具国土、测绘、地理信息等相关专业研究生以上学历;具有扎实的国土、测绘地理信息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开展课程改革和科学研究:有每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

兼职教师

8

兼职教师主要从国土、测绘地理信息企业聘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具有中级及以上相关专业职称,能承担国土、测绘地理信息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教学任务。

(二)教学设施

1.校内实践教学条件配置

序号

实验实训室名称

实验实训项目名称

主要实验实训仪器设备

备注

1

摄影测量与遥感实训室

遥感影像处理、

无人机飞行实训

无人机、摄影测量工作站


2

精密测量实训室

精密工程测量,GPS测量,不动产测量

GPS RTK接收机、全站仪


3

工程测量实训室

基础测绘、工程测量

光学水准仪、光学经纬仪、自动安平水准仪


4

地理信息系统实训室

地理信息制图、空间数据建库

地理信息系统工作站


5

测量仪器检修室

测量仪器检校核

检校仪


6

国土空间规划实训室

国土空间规划

土地整治、土地规划工作站


2. 校外实践教学条件配置

序号

实习基地名称

实验实训项目名称

备注

1

江苏易图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摄影测量与遥感、空间数据建库、国土资源调查


2

江苏智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外业调绘、摄影测量与遥感


3

南京国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不动产权籍测量、空间数据建库


4

扬州茂源土地评估规划有限公司

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综合整治、自然资源评价


5

江苏星月测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然资源调查、摄影测量与遥感


6

江苏新悦土地评估咨询有限公司

房地产评估、国土空间规划


(三)教学资源

1.教材选用

 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数材,选用近5年出版的国家规划教材和省重点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人课堂。建立由专业教师、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

不动产登记概论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王兴敏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地质出版社

袁春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实验教程(第二版)

科学出版社

汤国安

Envi遥感图像处理方法(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邓书斌

2.图书文献配备

 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有关劳动与社会保障技术、方法、思维以及实务操作类图书,经济、管理、法律和文化类文献等。

3.数字教学资源配置

 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满足教学要求。

(四)教学方法

 提出实施教学应该采取的方法指导建议,指导教师依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要求、学生能力与教学资源,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以达成预期教学目标。倡导因材施教、因需施教,鼓励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坚持学中做、做中学。

(五)学习评价

 建立由学校、教师、学生(在校和毕业)及全体管理人员、社会参与企业、相关单位或专家参与,共同客观地评价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以此发现问题、反馈整改、促进教学改进、实现培养目标,促进教师发展,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六)质量管理

1.建立和完善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资源建设等方面标准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实现人才培养规格。

2.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建立健全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建立与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

3.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4.院系将充分利用评价分析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学,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十、毕业要求

()成绩要求

 在规定修业年限内修完本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的学习任务,课程考核合格,并取得学分不低于160学分。允许学生通过参加技能竞赛、对外交流学习、职业资格及技能考证、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科技创新项目、社团活动或志愿者活动等,获得的成绩和学分按照《扬州市职业大学个性化学分管理规定》进行学分认定互换,但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集中实践学分不可替代。


()技能证书要求

序号

项    目

证 书 名 称

考核学期

最迟获证学   期

备  注

1

江苏省普通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

江苏省普通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一级或一级以上)

2学期

6学期

应取得

2

英语应用能力考核

英语A层班通过英语4级;英语B层通过江苏省A级;英语C层通过江苏省B级。

4学期

6学期

应取得(单招班不做此项要求)

3

社会或学校考核

工程测量员(中级)

2学期

6学期

应取得


任选其一

4

社会或学校考核

工程测量员(高级)

4学期

6学期

十一、继续专业学习和深造建议

 对应本科专业:国土资源管理、测绘工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工程等国土类、规划类、测绘类专业。

 专转本:南京大学、南京工业大学

 专接本:合作学校南京工业大学

十二、专业建设委员会

 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方案制订人员)组成如下表。

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一览表

类别

序号

姓名

工作单位

职称、职务

行业企业专家

1

熊焰

江苏易图地理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副局长,教授级高工

2

叶卫东

扬州市测绘学会

理事长

教科研

人员

3

黄华明

扬州市职业大学

纪委书记

4

朱  前

扬州市土地学会

主任委员

一线

教师

5

王海玫

扬州市职业大学

副院长、副教授

6

潘其泉

扬州市职业大学

副院长、副教授

7

王  丹

扬州市职业大学

系主任、副教授

8

王年红

扬州市职业大学

副教授

杰出校友

9

任  亚

扬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广陵分局

副局长

10

徐文斌

扬州茂源土地评估规划有限公司

董事长

十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变更审批表

(粘贴处)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测绘地理信息技术

 专业代码:520304

二、入学要求

 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3年,可以根据学生灵活学习需求合理、弹性安排学习时间。最长修业年限为6年。

四、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

所属专业类(代码)

对应行业(代码)

主要职业类别(代码)

主要岗位类别

(或技术领域)

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

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52

测绘地理信息类(5203

专业技术服务业(74

测绘地理信息服务

744

工程技术与设计服务

7485

规划设计管理   土地规划服务(7486

大地测量工程技术人员

工程测量工程技术人员

摄影测量与遥感工程技术人员

地图制图与印刷工程技术人员

海洋测绘工程技术人员

其他测绘工程技术人员

大地测量工

摄影测量工

地图制图工

工程测量工

地籍测绘工

其他测绘人员

工程测量员(中级)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具备测量仪器操作、空间数据采集处理、无人机操作和数字化成图等基本技能,能在测绘、建筑、交通、水利、自然资源、城建、房产等相关部门从事国家基础测绘、房地产测量、工程测量、数据处理及信息化及测绘项目组织管理工作高素质技能人才。

(二)培养模式

 “二元四段三层”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学校、企业“二元”环境,发挥省级国土勘测规划实训基地、省国土资源勘测与环境保护产教深度融合实训等平台作用,通过四个阶段系统训练,实现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三个层次能力的递进培养。

 第Ⅰ阶段(第一、二学期):进行基本文化素质课程和专业基本技能的学习与实践,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社会责任、价值取向、职业道德、沟通交流能力,为形成学生的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奠定基础;

 第Ⅱ阶段(第三学期):企业项目感知、基本技能实训阶段。学生在具备基础理论和技能的基础上开展基本技能实践训练,系统了解测绘地理信息生产过程,参与项目实施。

 第Ⅲ阶段(第四、第五学期):岗位专业能力的培养阶段。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根据企业生产任务,设计不同的学习情境,进行“做中学”和“学中做”。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熟悉测绘生产过程,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获得职业技能,积累职业经验,习得职业发展策略。

 第Ⅳ阶段(第六学期):顶岗实习综合技能培养阶段。在校企合作企业进行6个月的顶岗实习,结合岗位工作开展综合性技能训练。校企共管,聘请企业兼职教师为指导老师,实行企业导师制。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在职业素质、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就业竞争能力显著增强。

六、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一)素质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

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1-2项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健身与卫生习惯,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

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能够形成1-2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二)知识

1.公共基础知识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2)掌握体育与健康、英语、计算机等公共知识。

 (3)掌握国防安全教育常识、心理健康知识、创新创业知识。

 (4)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知识。

2.专业知识

 (1掌握土地科学、测绘科学、建筑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掌握地图编绘、地形测量、工程测量、无人机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具有地形测量、工程测量的初步能力;

 (3)掌握地理信息制图、数据建库、GIS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基本操作技能,具备开展自然资源调查的初步能力。

(三)能力

1.通用能力

 (1)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具有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2.专业能力

1)具备地图绘制技能;

2)具备地形测量技能;

3)具备工程测量技能

4)具备不动产权籍测绘技能;

5)具备地理信息及空间数据库建库分析技能。

七、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程。

1.公共基础课程

 本专业开设公共基础必修课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育、军事理论、英语、计算机信息技术、大学语文、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新创业、职业素养。

 本专业开设公共基础限定选修课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党史国史类、美育类。

2.专业(技能)课程

 (1)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设置地图绘制、测绘工程CAD、数字测图、遥感原理与应用等。

 (2)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卫星定位技术与应用、控制测量、数字摄影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测量、GIS数据处理与分析等。

 (3)专业拓展课程

 专业拓展课程包括土木工程概论、数字图像处理、农田水利、测量平差、不动产测量、测绘工程管理、空间数据库技术、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自然地理等。

(二)课程目标、主要教学内容

1.公共基础课程目标、主要教学内容

序号

公共基础课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看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树立稳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法律意识,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入学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系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激发学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精神实质、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系统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全面解读党在新时代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

3

形势与政策

通过本课程教学,让学生感知与理性思考世情国情党情,形成正确的“三观”;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增强实现“中国梦”的信念信心和历史责任感以及国家大局观念;全面拓展学生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每学期确定四个专题,着重介绍当前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国际关系以及国内外热点事件。

4

大学体育(ⅠⅡⅢ)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丰富体育文化素养;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运动能力;在学习和自主运动实践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建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自觉锻炼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与交往能力,提高自觉维护健康的意识;提升职业专门性身体能力、工作技能和职业素养,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体育与健康基本知识、体育锻炼的原则与方法、传统体育与保健、体质测量与评价、休闲娱乐体育与健身、体育鉴赏以及一项以上专项(足球、篮球、排球、气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武术、散打、健身、跆拳道、健美操、瑜伽、形体、体育舞蹈、排舞、游泳、定向运动)技能。

5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的知识、科学地认识自我、良好适应大学、健康地恋爱、正确对待挫折、体验生命价值,树立积极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更好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社会。

打开心灵之门、适应大学生活、认识内心自我、在恋爱中成长、在挫折中磨练、体验生命价值等。

6

军事理论

通过军事理论课教学,使大学生了解当前国际军事斗争形势,掌握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国防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传承红色基因,加强组织纪律,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建设强大的国防后备力量服务。

中国国防、国家安全、军事思想、现代战争、信息化装备等五部分

7

英语(ⅠⅡ)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量的英语词汇,具备一定的听说能力,能在日常活动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活动中进行一般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同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为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及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英语词汇及常见词组;基本的英语语法知识;日常话题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话题相关用语;一般题材及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一般性业务英文资料;一般性话题的命题作文和常见的简短英语应用文。

8

计算机信息技术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具备应用计算机办公的初步能力,取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合格证书,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应用计算机打下良好的基础。

信息技术概述、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Windows系统、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

9

大学语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文学欣赏水平及人文素养。提高学生对文字的阅读、理解、欣赏能力,利于他们更好地学好专业课程;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为学生将来就业以及适应社会实际工作需要奠定坚实的基础。

经典阅读、口才训练、应用写作、实用礼仪、扬州地域文化。

10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通过课程教学,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

建立生涯与职业意识;职业发展规划,包括认识自我,了解职业,了解环境,职业发展决策;提高就业能力。

11

创新创业基础

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创新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企业家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创新思维方式及培养;创业意识与创新能力;初识创业;创业准备;创业项目选择与商业模式的开发;创业机会与创业风险;制定创业计划;新企业的设立;企业的创新与成长。

12

职业素养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科学的认识职业,了解就业必须的基本素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构良好的职业人格素养观、专业的职业能力素养观和健康的职业心理素养观,为进入职场做好准备,成为符合社会和职场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职业人才。

职业、职业素养和职业心理素养;职业态度与职业人格;职业能力与职业核心能力;职业心理与职业心理健康。

2.专业基础课程目标、主要教学内容

序号

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1

地图绘制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了解地图的主要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加强学生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训练,要求学生能利用常用地图制图软件进行地图制作

通过学习掌握地图的基本特性、地图投影的原理、地图的数学基础、地图符号的表示、地物地貌的表示方法、地图评价与管理;

2

测绘工程CAD

通过介绍AutoCAD软件的使用,旨在使学生全面掌握使用AutoCAD绘制二维、三维绘图方法及使用CASS绘制地形图、地籍图、建筑、交通等工程图等。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熟练掌握AutoCAD绘图功能、基本编辑和高级编辑、图层的管理、图块、属性及外部参照的使用、图案填充与查询、创建与编辑文本、标注尺寸、创建线框等相关内容并运用所学知识绘制专业平面图形。

3

数字测图

本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掌握测量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方法、基本计算和基本技能,熟练使用经纬仪、测距仪、全站仪等仪器,掌握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测绘成图的专业技能,熟练应用地形图图式完成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的绘制。

数字测图准备;数字测图图根控制测量;数据采集;数字地形图绘制;数字测图成果检查;数字地形图应用。

4

遥感原理与应用

1、使学生了解遥感技术的产生、发展及应用状况;2、掌握遥感基本理论、遥感图像特征及图像处理方法;3、掌握遥感图像解译的基本步骤和方法;4、了解遥感技术在其他学科领域应用的理论特点和应用方法。

1、电磁波及遥感物理基础;2、遥感平台及运行特点;3、遥感图像几何处理;4、遥感图像辐射处理;5、遥感图像判读;6、遥感图像自动识别分类;7、遥感技术的应用。

3.专业核心课程目标、主要教学内容

序号

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1

控制测量

通过学习,教会学生使用全站仪、精密水准仪、GPS等测量仪器,完成工程建设在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三阶段各种控制网的布设、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的工作任务。

学习使用全站仪、经纬仪、精密水准仪等仪器,进行精密角度测量、精密距离测量、精密高程测量;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外业观测和内业数据处理;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技术总结书的编制。

2

数字摄影测量

本课程是测绘地理信息类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了解摄影测量的基本知识,以及应用数字摄影测量软硬件进行生产测绘地理信息产品的能力。

1)摄影测量测量学的定义、发展和任务;(2)摄影测量与遥感影像的获取方法;(3)摄影测量的基础知识(中心投影的基本知识,航摄像片上特殊的点、线、面,摄影测量采用坐标系统,航摄像片的内、外方位元素,像点的空间直角坐标变换域中心投影构像方程);(4)双像立体测图基础与立体测图(人眼的立体视觉原理与立体量测,立体像对与双像立体测图,相对定向域绝对定向);(5)数字高程模型及其应用(数据内插方法);(6)全数字摄影测量基础。

3

地理信息系统

本课程培养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具备地理信息的数据采集、处理、管理、分析和制图能力,以及初步的GIS空间分析与建模能力,同时兼顾现代测绘技术岗位要求,具备相关测绘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具备创新理念和实践能力,面向城市、交通、人口、住房、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从事地理信息有关的数据处理、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按照教育部提出的课程建设要促进校内教学的改革,结合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GIS基础知识、空间数据结构、空间数据参考、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组织与管理、查询与分析、制作与输出,以及配套单元实训和综合实训项目。

4

工程测量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工程建设在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三阶段各种测量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的工作

施工测设、河道测量、渠道测量、水库测量、电力线测量、桥梁测量、地下管线测量、建筑测量、隧道测量、道路测量

5

Visual C#测量程序设计基础

本课程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课程,主要培养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使用C#语言在.NET集成开发环境进行测量程序开发的一般方法和基本思想,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自行开发测绘工程Windows应用程序。

1C#语言与.NET集成开发环境;(2)简单C#程序设计;(3C#语言基础;(4C#程序流程控制;(5)用户界面设计;(6)测量程序设计。

6

GIS数据处理与分析

本课程在学生已掌握GIS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培养理解空间分析的新理论、新方法与新技术,掌握应用GIS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思路、方法和途径。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ArcGIS基础操作,以空间分析前后数据采集与制图为重点, 重点讲解空间分析的基本概念,ArcGIS的应用基础、空间数据的采集与组织、空间数据的转换与处理;空间分析专题方法介绍,矢量栅格的空间分析、三维分析、地统计分析、空间分析建模等。

4.专业拓展课程目标、主要教学内容

序号

专业拓展课程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1

土木工程概论

通过学习,学生了解土木工程的组成、对象及任务和土木工程的成就,土木工程的发展趋势,重点了解房屋结构和构造组成。

介绍土木工程的发展历史、房屋的结构和构造、房屋建筑设计、建筑材料与工程技术、建筑设备和施工技术等。

2

遥感图像处理

遥感图像处理是以理论联系实践为主,注重运用,重视上机实践的一门课程。学生通过遥感图像处理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掌握日常的遥感图像处理的方法和手段,更可以夯实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的基础知识,掌握遥感图像处理的一般流程,具有一定的遥感图像处理能力,进而可以运用到实践中。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图层操作、选区操作、图像合成、遥感图像显示、图像拉伸、图像的均衡化、图像平滑、锐化

3

农田水利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掌握灌水系统设计,同时与《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等课程结合,开展土地整治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为今后进入土地规划设计企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1)计算作物需水量、灌溉用水量及灌水率等基本参数;

2)选择适宜的灌水方法和取水方式;

3)推算渠道流量并在此技术上设计灌溉渠道纵横断面。

4

测量平差

1)知识教学目标,包括测量误差理论、衡量精度的指标、协方差传播律、协因数传播律及其在测量上的应用、经典平差的计算方法等;(2)能力目标,包括能正确选择测角网中独立条件的数目,能正确建立条件方程和误差方程,掌握方程的解算及精度评定,能正确确定与选择间接平差中未知数的个数,掌握测量平差的方法,具有对简单三角网、水准网进行平差计算的能力,具有使用平差软件和Matlab软件进行平差计算的能力,具有对平差数据进行分析的能力;(3)思想教育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1)测量误差理论、衡量精度的指标、协方差传播律、协因数传播律及其在测量上的应用

2)条件平差

3)间接平差

4)误差椭圆

5

不动产测量

1.理解不动产测量是以不动产调查为依据,测量技术为手段,满足不动产管理需要的测量工作。2.针对一项具体不动产测量工作,能够掌握设计,外业,内业,总结,验收全过程的工作方法及要求。

不动产测量工作的设计,外业测量,内业成图,面积计算,成果检查验收以及变更测量。

6

测绘工程管理

1、有一定的测绘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工程项目组织管理的初步能力;2、对测绘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和合同管理的基本程序、基本内容和基本原理有较全面的了解,具有从事工程招投标和合同管理的初步能力;3、熟悉测绘工程项目目标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具有从事测绘工程项目进度、质量、费用管理的初步能力。

1、工程项目合同管理;2、测绘工程组织与施工设计;3、测绘工程项目的控制;4、测绘行业管理;5、测绘企业管理。

7

空间数据库技术

系统地讲授空间信息的内涵及特征,空间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通过该课程,学生将会对空间数据库的相关理论、方法及应用有个基础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数据素养

空间数据表达、空间数据模型、空间数据组织与管理、数据库索引。数据库基本操作、数据表操作、字段设置、表间关系建立、查询建立、SQL

8

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

掌握国土综合整治基本工作要求和项目运作程序,掌握土地整理与复垦、海洋生态、海域海岸线和海岛修复等生态修复、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等主要技术,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土地整理、复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项目规划、工程设计方案编制。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土地整治、土地开发、土地整理与复垦的工作内容,编制国土资源开发、土地复垦、耕地占补平衡、生态修复等所需的基础资料调查收集、项目区规划布局、相关工程量和费用测算、效益评价等工作中, 熟悉土地整理等项目成果要求。

9

测绘科学研究综合

熟练掌握并使用测绘基本术语;形成较为完整的测绘科学知识体系;能够撰写土地科学领域论文。

1)熟练掌握测绘工作流程,独立完成测绘调查项目;(2)在实训基础上,撰测绘科学领域论文

10

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

力求使学生在取得AOPA驾驶资格,掌握测绘行业所需技能,能够使用无人机进行地理信息测绘作业,为就业提供更为广泛的选择。

无人机摄影技术基础,数据处理软件基础,无人机航线规划,自动航线飞行注意事项,倾斜摄影技术基础,倾斜摄影数据获取,像控点的基础,像控点布设与刺点。

11

海洋测绘

掌握海洋测量的基本原理、水深测量的基本方法、外业数据采集方法与内业数据处理流程。

1.海洋测量的研究内容和发展趋势。2.海洋测绘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3.海洋测绘中各种类型工程的测量工作

12

测量仪器检修

使学生掌握掌握常规仪器的使用和检校

水准仪的使用和检校、经纬仪的使用和检校、全站仪的使用和检校

13

自然资源调查

本课程培养学生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在区域范围内利用遥感、测绘、地理信息、互联网等技术,统筹利用现有资料,以正射影像图为基础,实地调查自然资源的地类、面积和权属,全面掌握区域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工矿仓储、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交通运输、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等地类分布及利用状况;细化耕地调查,全面掌握耕地数量、质量、分布和构成;开展低效闲置土地调查,全面摸清城镇及开发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状况。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等自然资源调查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外业调查、内业资料的数据整理、调查数据库建立、调查成果图绘制、资源调查成果质量检验及分析、自然资源调查报告编制等,以实现学生与就业单位自然资源调查岗位的“无缝对接”。

14

工程变形监测

使学生掌握工程变形监测的原理、技术和方法

工业与民用建筑变形监测、基坑监测、桥梁变形监测、地铁隧道施工监测、水利工程变形监测、边坡工程变形监测、监测资料的整编与分析

(三)课程思政目标与内容

 在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四)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设计、社会实践等。实习实训主要包括校内外实训、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实验实训在省级国土资源勘测与环境保护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地理信息采集加工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开展完成:社会实践、认知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可由学校组织统一安排。

(五)相关要求

 鼓励学生参加北斗测绘科技社团,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暑期社会实践”、政府和协会组织的“技能大赛”,参加上述比赛并获得一定奖励的,可按照学校规定,免修一定学分。

八、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1.课程教学进程表

课程

类别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

课程

性质

学分

总学时

理论学时

实训学时

学期课时分配

考核
学期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考试

考查

20

20

20

20

20

20

公共基础课程

08001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必修

3

48

40

8

3






1


080010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必修

4

64

56

8


4





2


080001-

1\2\3\4

形势与政策

必修

2

32

32



2/8

2/8

2/8

2/8



2-5

150001-

1\2\3

大学体育(ⅠⅡⅢ)

必修

6

108

32

76

2/32

2/38

2/38





1-3

080008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必修

1

16

16


1







2

080802

军事理论

必修

1.5

24

24


1.5







1

110004-

1\2

大学英语(ⅠⅡ)

必修

6.5

104

104


4/48

4/56





1-2


0700013

计算机信息技术

必修

2

32

8

24


2





2


1300013

大学语文

必修

2

32

24

8

2







1

080012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必修

1

16

16




1





3

080009

创新创业

必修

0.5

8

8



0.5






2

130013

职业素养

必修

1

16

16





1




4

选修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

限选

3

48

48



2-5学期需从校公共基础任选课程中每类修满规定学分



2-5

四史”类

限选

2

32

32





2-5

美育类

限选

2

32

32





2-5

综合类

任选

2

32

32




3-5学期需从校任选课程中任选2



3-5

合计


38.5

644

520

124









专业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

056066

测绘概论

必修

1

16

16

0

1







1

0560012

地图绘制

必修

2.5

40

20

20

3.5






1


140004

工程数学

必修

2.5

40

40



2.5






2

0560051

测绘工程CAD

必修

3

48

24

24


3.5





2


0560022

数字测图

必修

5

80

30

50


5





2


070004

C语言程序设计

必修

3

48

32

16


3






2

0560242

遥感原理与应用

必修

3

48

24

24



3




3


小    计


20

320

186

134









专业核心课程

0560252

卫星定位技术与应用

必修

4

64

24

40



4




3


056042

控制测量

必修

4

64

20

44



4




3


0560312

数字摄影测量

必修

4

64

40

24




4



4


0560094

地理信息系统

必修

3.5

56

20

36




3.5



4


0560451

工程测量

必修

4

64

24

40




4



4


0560441

Visual C#测量程序设计基础

必修

4

64

16

48





4


5


056055

GIS数据处理与分析

必修

2

32

10

22





2


5


小    计


25.5

408

154

254









专业拓展课程

0560461

土木工程概论

限选

2

32

16

16


2






2

0560243

遥感图像处理

限选

4

64

16

48



4





3

056022

农田水利

限选

2

32

20

12



2





3

0560431

测量平差

限选

4

64

32

32



4





3

0560611

不动产测量

限选

3

48

24

24




3




4

0560501

测绘工程管理

限选

2

32

24

8




2




4

0560331

空间数据库技术

限选

3

48

16

32




3




4

0560154

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

限选

3

48

12

36




3




4

0560503

测绘科学研究综合

限选

1

16

0

16




1




4

056069

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

限选

2

32

4

28




2




4

056067

海洋测绘

限选

2

32

24

8





2



5

0560511

测量仪器检修

限选

3

48

12

36





3



5

0560084

自然资源调查

限选

4

64

24

40





4



5

0560481

工程变形监测

限选

2

32

16

16





2



5

056068

倾斜三维测图技术

限选

3

48

12

36





3



5

0560351

自然地理

限选

2

32

24

8









小    计


42

672

276

396









集中

实践

教学

环节

Z00802

大学第一课

必修

1

20


20









Z00803

入学教育及安全教育

必修

1

20


20

1W








Z00804

军事训练及国防教育

必修

2

40


40

2W








Z00801-

1\2\3\4\5

劳动

必修

2.5

50


50

0.5W

0.5W

0.5W

0.5W

0.5W




180804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实践

必修

1

20


20



1W






056803

数字测图训练

必修

2

40


40


2w







0568271

工程测量员职业技能训练

必修

1

20


20


1w







056812

控制测量

必修

1

20


20



1W






056813

卫星定位技术

必修

1

20


20



1W






056814

数字摄影测量

必修

1

20


20




1W





056815

工程测量

必修

1

20


20




1W





0568161

地理信息技术综合实训

必修

3

60


60





3W




0568181

测绘新技术综合实训

必修

3

60


60





3W




0568171

毕业实习(顶岗实习)

必修

16

320


320






16W



0598504

毕业设计(论文)

必修

6

120


120






6W




小    计


42.5

850

0

850









学分、学时、周学时总计


198

2994

1136

1758









2.教学时间分配表

序号

学期内容

学期

合计

1

2

3

4

5

6

1

大学第一课(线上)

1






1

2

入学教育及安全教育

1






1

3

军事训练及国防教育

2






2

4

课程教学

14

15

16

16

12

0

74

5

集中实践

0

3

2

2

6

0

13

6

毕业实习(顶岗实习)

0

0

0

0

0

16

16

7

毕业设计(论文)

0

0

0

0

0

4

4

8

考试

1

1

1

1

1

0

5

9

劳动或机动

1

1

1

1

1

0

5

10

合计

20

20

20

20

20

20

120

注:课程教学最多16周;集中实践教学至少2周;劳动安排在第2-5学期,每学期2天,学分记3学分。

3.学时学分分配表

课程类别

学时分配

占总学时

比例(%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学时小计

公共基础课

公共必修课

376

274

650

22

公共限选课

112

0

112

4

公共任选课

32

0

32

1

专业(技能)课

专业基础课

186

134

320.00

11

专业核心课

154

254

408

14

专业拓展课

276

396

672

24

集中实践

0

700

700

24

总学时

学时数

1136

1758

2894

——

学时比例

40%

60%

100%


4.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序号

集中实践课名称

学期

学分

周数

地点

备  注

1

军事训练及

入学教育

1

3

3

校内


2

劳动

1-5

2.5

2.5

校内


3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实践

3

1

1

校内外


4

数字测图训练

2

2

2

校内

专业技能训练

5

工程测量员职业技能训练

2

1

1

校内

专业技能训练,结合考核项目开展

6

控制测量

3

1

1

校内

专业技能训练

7

卫星定位技术

3

1

1

校内

专业技能训练

8

数字摄影测量

4

1

1

校内

专业技能训练

9

工程测量

4

1

1

校内

专业技能训练

10

地理信息技术综合实训

5

3

3

测绘专业单位、租借校外实训场地

实行校内导师和实践单位指导教师联合指导制度,结合实践单位的项目进行岗位培训

11

测绘新技术综合实训

5

3

3

6

毕业(顶岗)实习

4-6


16

校外


7

毕业设计(论文)

5-6


6

校内外

5学期安排2周进行论文指导

注:毕业(顶岗)实习包含第6学期寒假

九、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类别

数量

具体描述

队伍结构

22

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任教师数比例不高于25:1。专任教师队伍要考虑职称、年龄,形成合理的梯队结构。

专业带头人

2

王丹、潘其泉。

专业带头人应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能够较好地把握国内外国土、测绘地理信息专业发展,能广泛联系国土、测绘地理信息企业,了解行业企业对国土、测绘地理信息人才的需求实际、教学设计、专业研究能力强,组织开展教科研工作能力强,在国土、测绘地理信息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

专任教师

14

王海玫、王年红、王玉龙、李正华、朱勇、崔马军、王成余、黄兴国、徐艳、杜晓艳、李安芹、雷晓霞、顾晓莉、王圆圆。

专任教师应具有高校教师资格;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具国土、测绘、地理信息等相关专业研究生以上学历;具有扎实的国土、测绘地理信息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开展课程改革和科学研究:有每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的企业实践经历。

兼职教师

8

兼职教师主要从国土、测绘地理信息企业聘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具有中级及以上相关专业职称,能承担国土、测绘地理信息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指导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指导等教学任务。

(二)教学设施

1.校内实践教学条件配置

序号

实验实训室名称

实验实训项目名称

主要实验实训仪器设备

备注

1

摄影测量与遥感实训室

遥感影像处理、无人机飞行实训

无人机、摄影测量工作站


2

精密测量实训室

精密工程测量,GPS测量,不动产测量

GPS RTK接收机、全站仪


3

工程测量实训室

基础测绘、工程测量

光学水准仪、光学经纬仪、自动安平水准仪


4

地理信息系统实训室

地理信息制图、空间数据建库

地理信息系统工作站


5

测量仪器检修室

测量仪器检校核

检校仪


6

国土空间规划实训室

国土空间规划

土地整治、土地规划工作站


2. 校外实践教学条件配置

序号

实习基地名称

实验实训项目名称

备注

1

江苏易图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摄影测量与遥感、空间数据建库


2

江苏智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外业调绘、摄影测量与遥感


3

南京国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权籍测量、空间数据建库


4

扬州茂源土地评估规划有限公司

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调查


5

江苏星月测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然资源调查、摄影测量与遥感


6

苏州市测绘院有限责任公司

工程测量


(三)教学资源

1.教材选用

 按照国家规定选用优质数材,选用近5年出版的国家规划教材和省重点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人课堂。建立由专业教师、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

不动产测绘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杨木壮著

SketchUp Pro 2016草图大师从入门到精通  第3

机械工业出版社

李波

测绘工程监理基础

武汉大学出版社

高小六

变形监测技术及应用

国防工业出版社

岳建平

2.图书文献配备

 图书文献配备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有关劳动与社会保障技术、方法、思维以及实务操作类图书,经济、管理、法律和文化类文献等。

3.数字教学资源配置

 建设、配备与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数字化教学案例库、虚拟仿真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满足教学要求。

(四)教学方法

 提出实施教学应该采取的方法指导建议,指导教师依据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要求、学生能力与教学资源,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以达成预期教学目标。倡导因材施教、因需施教,鼓励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坚持学中做、做中学。

(五)学习评价

 建立由学校、教师、学生(在校和毕业)及全体管理人员、社会参与企业、相关单位或专家参与,共同客观地评价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以此发现问题、反馈整改、促进教学改进、实现培养目标,促进教师发展,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六)质量管理

1.建立和完善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专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资源建设等方面标准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实现人才培养规格。

2.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建立健全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建立与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

3.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在校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4.院系将充分利用评价分析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学,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十、毕业要求

()成绩要求

 在规定修业年限内修完本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的学习任务,课程考核合格。允许学生通过参加技能竞赛、对外交流学习、职业资格及技能考证、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科技创新项目、社团活动或志愿者活动等,获得的成绩和学分按照《扬州市职业大学个性化学分管理规定》进行学分认定互换,但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集中实践学分不可替代。

()技能证书要求

序号

项    目

证 书 名 称

考核学期

最迟获证学   期

备  注

1

江苏省普通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

江苏省普通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证书(一级或一级以上)

2学期

6学期

应取得

2

英语应用能力考核

英语A层班通过英语4级;英语B层通过江苏省A级;英语C层通过江苏省B级。

4学期

6学期

应取得(单招班不做此项要求)

3

社会或学校考核

工程测量员(中级)

2学期

6学期

应取得

任选其一

4

社会或学校考核

工程测量员(高级)

4学期

6学期

十一、继续专业学习和深造建议

 对应本科专业:国土资源管理、测绘工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工程等国土类、规划类、测绘类专业。

 专转本:南京大学、南京工业大学

 专接本:合作学校南京工业大学

十二、专业建设委员会

 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方案制订人员)组成如下表。

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一览表

类别

序号

姓名

工作单位

职称、职务

行业企业专家

1

熊焰

江苏易图地理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副局长,教授级高工

2

叶卫东

扬州市测绘学会

理事长

教科研

人员

3

黄华明

扬州市职业大学

纪委书记

4

朱前

扬州市土地学会

主任委员

一线

教师

5

王海玫

扬州市职业大学

副院长、副教授

6

潘其泉

扬州市职业大学

副院长、副教授

7

王丹

扬州市职业大学

系主任、副教授

8

王年红

扬州市职业大学

副教授

杰出校友

9

任亚

扬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广陵分局

副局长

10

徐文斌

扬州茂源土地评估规划有限公司

董事长

十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变更审批表

(粘贴处)